2017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2017年5月10日下午14:00,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9日,展览地点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有六位陶瓷系硕士研究生参加。本届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以现代陶艺为主,同学们想法独特、别具一格,并展现了他们优秀的专业素养,体现出陶瓷艺术设计系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艺术硕士作品欣赏

(以作者姓名拼音排序为顺序)

1

崔久霄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1992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获学士学位。

2015年推荐免试攻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艺术硕士,导师白明。

2015年,作品《倾斜的容器》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作品《三脚体》等三件被私人藏家收藏。

2016 年作品《小行星系列》等15件作品被筑中美术馆收藏,作品《褶皱》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拼接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更是一种“行为”。拼接的灵感,并非源自我对作品的修补,而是一种跳脱模式化的本能。在我看来,这股叛逆就具备“行为”的力量。当装置、雕塑、影像等各色艺术形式的界线愈来愈模糊,新形式的作品被越来越宽容接纳,我会质疑人们对待“开窑与创作”的保守,而这样一种结束很大程度上限定了陶艺家的思考方式,这份限制,会影响到在二十一世纪对待手中的一团瓷泥的决心。

质疑与反思过后的“行为”是在尝试重新建立,用绘画的语言处理不同碎片之间的关系,每一小块与小块实际是冲突的、不安的,但是整体拼接之后又是紧密的、结实的,视觉上是统一的,并且可以传递安详、激烈或是沉重。我其实是在处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思考安定与不安、整体能量与不同个体能量的过程中组合新的面貌。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拼接与错位-容器1号,2016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拼接与错位-托举起的长罐,2016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褶皱,2016

质感的变化可以丰富作品视觉上的表现力与触感。经抛光处理,高光由一块朦胧的浅淡区域变化为甚至可以呈现出光源的具体形态的亮斑,变得光滑、难以置信,引诱人触碰。这光辉中传递的色泽宛若丝绸上柔和却又跳动着的光芒,优雅地传递出涵养与诗意;又像是经年累月在青石板上摩擦留下的包浆,有力量,意味着时间的积淀,这恰恰是抛光过程中一道一道抛痕缓慢叠加而成的浓密色域,消耗了等待、劳累与耐心。有的部分则相对毛糙,触碰之下有些许不适,像是未经处理的木头表面,干燥,粗涩,与光滑温润的触感形成突兀的反差,在这样一个对比与碰撞的过程中,同一种材质显现的各异状态被相接的分界线蛮横的一划,反差、冲突、直率、矛盾、启迪,在这样一个空间浓缩,激发感知的美好可能。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叶上云憩,2017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山外有天空,2017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山水园林,2017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一线天,2017

而瓷泥本身就在这对照与反差中丰富着不一样的情绪。揉、捏、掰、切、划、斫、劈具有能量,瓷的性格经手的触碰生成独有的景象,经过时间和烈火,柔软的温和化作坚硬与永恒。《触感的景象》展现着瓷泥的蓬勃、倔强、浪漫、稳重以及高贵,点划之间的覆盖是绘画的优雅,堆叠贯通的空间是雕塑的想象。“触”则生“感”,“感”则造“景”,“景”则聚“象”,“触感”是体验,“重建”是行为,而这“景象”即是作品了。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重建的秩序,2017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重建的秩序-幕,2017

2

付一郎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1991年日出生于北京市。

2010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专业,2014年7月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2014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攻读艺术硕士至今。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这件作品的灵感来于河狸的头骨。对我而言,头骨是具有“思想意识”、“生命智慧“意味的形态。头骨是骨骼系统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头骨由多块功能不一的骨骼组成,每块骨骼因其功能的区别在形态上有着不同的变化,头骨是这些骨骼合理有序的组合。所以我选取了头骨这一形态来表现骨骼形态上富有变化,合理组合,相互协调的特征及美感。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这件作品取材于龟甲的内部形态。通常从观赏的角度而言,人们更为关注龟甲外部的甲片形态与肌理变化,其实我认为龟甲内部的骨骼形态同样很具美感。具备脊椎动物骨骼特征的龟甲,以脊椎中线,肋骨与椎壳是一个完美的左右对称结构,而肋骨在椎壳上发散延伸,也展现了一种生长的动势。所以我想借用龟甲内部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创作,表现骨骼形态中对称的结构特征带来的平衡,安定的美感。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这件作品灵感来源于古象的牙齿。当我第一次看到古象牙齿的化石时,就被其丰富的形体结构所深深的吸引,咀嚼面上自然的起伏变化,规则排列的窝沟,体块的渐变与扭转,这种排列和动态上的变化有着自然的节奏感与运动感。于是我提取了牙齿上排列和动态的结构特征运用到了这件作品中,来展现骨骼形态中节奏与韵律的美感。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这件作品取材于骨骼中的胸腔结构。胸腔是胸骨,肋骨,椎骨环绕组合形成的闭合结构,胸骨的平滑,肋骨的圆滑,椎骨的坚利,胸腔结有着骨骼质感上有着由柔软到坚硬的渐变,而胸腔的组合形式也是对称的。我利用这种组合中结构的对称和质感变化的特点创作了这件作品。力图表现骨骼形态中形体组合的中质感的变化与对比以及对称组合的平衡感。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型系列

这组作品我的灵感来源于骨骼中长骨和扁骨形体上的线形,肌理,空洞的结构特点,它们在体量上有的粗壮厚重,线条硬朗,有着骨骼的力量感,有的质轻型薄,曲线柔美,有着骨骼的轻柔之感。肌理上骨端的粗糙与骨干的光滑形成鲜明的对比,骨突与凹陷的孔洞有着空间张力的变化。而在这种对立中也有融合,直线到曲线的过渡,凸起到凹陷的转化,有着对立统一的美感。我将这些造型元素运用到了这几件作品中,希望展现出骨骼形态上对比与统一相协调的美感特征。

现场展览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毕业季 | 2017清华美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2)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