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芸芝指导教师:吕然
作品名称:校园古建筑研究所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本方案以古建筑作为一个主要的切入点,从当今对传统工艺研究的空间需求出发,结合研究所空间的功能要求,对该类研究所空间进行空间探索。在设计构思中,结合传统建筑的构建材料和传统建造元素的提取和抽象运用来营造空间,以此来达到在校园里营造一个不仅能够学习交流、教学研讨、开放展览,又能起到设计美学与生活美学融合的载体作用的研究所空间。在设计过程中,从建筑空间外观设计到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以及材料的运用,整体呈现了本方案设计构想和空间效果。
作者:邹利指导教师:杨扬
作品名称:竹语——竹工艺文化博物馆设计
设计说明:竹工艺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传统竹工艺逐渐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将传统工艺与博物馆相结合的方式也备受大众欢迎。本设计从竹工艺文化背景、我国博物馆及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展开研究,分析我国传统竹工艺文化及博物馆现存的问题,从设计角度剖析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手法,提取竹编工艺的编织技法和纹理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将静态展示与互动体验相融合、将传统竹工艺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空间设计相融合,营造一个集学习、传承、教育多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空间,达到传承与弘扬竹工艺文化的目的。
作者:王蕙翔指导教师:万国
作品名称:田野白鹭——留守儿童教育中心
设计说明:圆形是一个看似基础的图形,实际是十分符合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形状。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象征“美好圆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渴望团圆,也渴望拥有一个圆满的童年。本案以圆形作为建筑原型,圆形草坪不仅能够提供户外活动场所,也能够最大限度引入光线。建筑外观基础色为白色,与周围田野的绿色结合,形成美观独特的当地地标性建筑。蒲江县盛产柑橘,柑橘是蒲江人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本次设计以柑橘为创作灵感,正所谓“果熟而圆润,月盈而美满”通过对柑橘的抽象化演变,与周围环境结合形成一个圆形围绕建筑,意在塑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绕型建筑。
作者:张鸿薏指导教师:郝巍
作品名称:宜园——乡村群落改建民宿设计
设计说明:本案旨在打破原有的建筑空间,在保留原有的材料和空间的同时,搭建二层空间。并将整个空间形成围合布局形式,围合空间让整个乡村连接自然通透,增加交流。同时重新规划内部及外部空间,让原有的建筑赋予更多的功能和意义。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舒适度需求,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在设计中增加更多的功能区,完善当地的规划分区,让整体的乡村群落在设计中统且活跃。
作者:税江睿指导教师:朱晓敏
作品名称:“孢子”——基于平疫结合的社区中心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为了应对突然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政府向社会呼吁隔离的必要性,于是所有居民都被隔离在家中,因此居民中心等公共空间大部分被闲置,同时也使设计师看到了此类空间的无限可能性。在与传染病共存成为日常的背景下,这种大型公共空间应与传染病的特性相对应,结合其特点以达到平疫结合的设计目的。也应满足从一般空间到紧急空间使用以灵活转换的可能性,因此,满足不同属性的开放型或封闭型空间的弹性设计成为了公共空间的必要性。
在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替代性护理场所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部分。其通过在传染性疾病大肆流行前的缜密计划和疫情警报发出后的迅速改造,将大型公共场所转化为轻症感染患者提供生活起居、社会服务、疾病监测等保障的隔离场所,缓解三甲医院负担,将核心医疗资源交给重症患者。由此可有效控制住疫情传播,进而降低感染疾病死亡率。
因此,今后应当定期对大型公共场所进行检修,以备不时之需时能实现集中有效的使用。同时笔者认为未来新建或改造大型公共场所时,在设计阶段融入平疫结合的理念,尽可能做到无损转换、快速转换。避免像现在的方舱医院改造中出现砸墙拆窗等对原有建筑的破坏性改造。如果能够将部分房间布局模块化设计,将大大方便平疫结合的转换。
作者:王璐瑶指导教师:张跃忠
作品名称:Naraka:Bladepoint主题餐厅设计
设计说明:一个关于游戏的主题餐厅,想让游戏元素与新中式风格建筑融合,从而打造出让人置身于游戏当中的就餐环境。
作者:彭丽如指导教师:杨扬
作品名称:KIDSUN——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设计
设计说明:从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出发营造出一个合理、亲情化的空间环境,改善他们生存、生活的室内空间的客观物质环境,也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空间内涵,只有具有人性化、亲情化的空间环境才能满足亲情缺失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需求。
作者:陈亭伟指导教师:杨扬
作品名称:甘·苦——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创新设计
设计说明: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智慧和结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在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健康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医药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现代医学技术的较快发展以及世界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随着中国传统医学被愈来愈多的国家所接纳,其在国际上的整体影响力也在日趋增大。在中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道教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联系尤为紧密。本文的体验馆设计是将中医药文化与道教文化相融合,着重突出中医药类文化馆在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单一的观览可能无法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尤为注重体验感的运用,让大众在观展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和有趣的互动方式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最终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作出贡献。
作者:童雨霞指导教师:杨扬
作品名称:不知春——茶文化体验中心设计
设计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结合当地特色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分析茶文化,以及茶文化体验馆的发展情况,对体验式茶文化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设计一个集地域文化、茶文化、现代文化于一体的茶文化体验中心。
作者:姚青沁指导教师:杨扬
作品名称:淘有所得——二手服饰交易空间
设计说明:在随着我国的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商业竞争之下,每家每户都有大量的闲置物资。二手交易空间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出来的,它成为了一个载体,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地域间的经济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功能。二手交易空间的存在是人们践行环保理念的行为,这有利于地球资源的再循环,是应该得到普及的。但根据国内外二手交易空间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空间缺乏当今时代所需的空间设计尺度和空间造型美感、场所缺少相应的管理和整合导致消费者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人们对于二手旧物的认识仍停留于旧物是破烂不堪的物品认知上...这些缺点导致二手市场的发展前景堪忧,也使得具有二手交易需求的人群得不到需求的解决。这使得我产生了设计一个满足二手交易人群的需求的充满设计美感的二手交易空间。
作者:周洋西
作品名称:《不秋竹艺艺术文化展示中心》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以弘扬竹编文化为目的,打造现代竹编展示空间,从空间设计与陈设设计两个角度创新与研究,对竹编的肌理元素进行提取,从展示空间专业的角度分析,对竹编馆的空间进行设计,把竹编与现代商业手工相结合,营造新型现代的绿色低碳竹编展示空间,室内空间结合现代展厅设计手法,让传统老套的博物馆展览方式改变为现代互动式体验,让游客更直观的体验竹编技艺的魅力,让“以物为主”的传统展出方式,逐步发展为“以人为本”的现代展出方式,努力做到展示售卖与体验一体化,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展示空间。
作者:袁海龙
作品名称:市民课堂——国学传习馆设计
设计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逐步提高,转而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国学传习馆立足于城市之间,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传播国学教育为宗旨,为城市民众提供除生活住宅、商业办公之外的城市第三空间。国学传习馆以社会民众为主体,为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从自身功能特点出发,形成集学习、社交、休闲、办公、亲子于一体的公益性教育综合体。
作者:张国龙指导教师:吕然
作品名称:农业体验教育园驿站设计
设计说明:在农业教育体验园中为了更好的配合实践活动的展开,需要一些提供休息休闲以及其他功能的服务空间,这种服务空间的模式类似于驿站,它可以为前来感受农业体验的人们提供一些临时的帮助和服务,以及基于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给于最大的场地空间支持。
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迎合农业业态向农旅结合的转型升级,为人们营造健康出行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丰富青少年儿童科教生活,增强课外农业教育体验;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在发展休闲农业多元化的基础上,完善和提升农业体验园的服务功能。
作者:刘欣雨指导教师:郝巍
作品名称:“乐童”儿童活动中心
设计说明:本案位于成都市北湖公园,环境优美。整体建筑占地面积为700平方米,空间面积为1400平方米,面向3-12岁的儿童开放。本案将结合儿童心理学,打造一所亲近大自然、有创意、高质量、对儿童的心理有积极影响的儿童活动中心,将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以马克龙色系为主题色调,设计一所明亮通透、自然的儿童活动中心,区别于传统的以饱和度明度较高的色彩为主的儿童活动中心。增加空间内区域划分,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通过针对儿童活动中心的建筑和空间设计来体现“环境育人”这一理念。
作者:靳月指导教师:朱晓敏
作品名称:苏州临湖镇农贸市场公共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整个农贸市场的设计围绕如何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共享空间,整体采取系统设计原则,以功能为设计导向,以顾客的使用体验为依据。整体建筑空间在设计形式上,采取现代材料与当地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特点,突破以往农贸市场在功能上的限制,设计的农贸市场不仅有市井的生活气息,更具有多元化空间体验。空间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为了人的使用体验,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整个项目设计将使用权交给了顾客,丰富了顾客和使用人群的自由选择性,从而在功能和体验上到达可持续的共享。
作者:邓莉萍指导教师:张跃忠
作品名称:禅茶一味——蒙顶茶栽培体验馆设计
设计说明:结合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了解,更好的将中国茶文化的有关元素融合在设计当中,设计出具有传承茶文化之美的室内装饰方案,从而推动蒙顶茶文化的长期有效的发扬,让广大消费者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作者:肖慧琳指导教师:郝巍
作品名称:“灰蓝”海洋环保体验馆设计
设计说明:“灰蓝”海洋环保体验馆是一个概念性体验展区+艺术品展区相结合的展馆,探究了当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的重要议题,设计在其中将能发挥什么作用,带来怎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本案的建筑是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正方体对应空间的需求进行组合重叠排列组成,通过墙面交错的取舍,地面的抬高下沉,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建筑亦融于自然环境中,简约淳朴,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大海被污染后就变成了灰蓝色,灰蓝即是一个词也是两个字。词代表了现在的环境状态,颜色给人感觉也是环境带给海洋生物的感受,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环境状态灰和蓝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行为选择决定未来,“灰蓝”海洋环保体验馆的取名由此而来。
提取“灰蓝”海洋保护体验展馆设计中“灰蓝”二字的色相板块,以“灰、灰蓝、蓝”这三个色彩划分连接三个大空间,其中“灰”作为本馆设计的概念体验区,以海洋垃圾呈现一个污染严重的拟态海洋环境,正如灰这个颜色的给人带来的岌岌可危感,“灰蓝”是灰和蓝的中间色彩,在本馆中作为形容目前海洋环境状态的色相,同时此空间就是借自然海洋环境为展馆设计的一部分,“蓝”指的是展品区及手作区,借废物回收利用这一想法,这里的蓝是对未来环境美好的憧憬,正如蓝色干净、美好之感。
体验区集合了传统展馆的基本功能和新型体验馆的体验功能。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和当前海洋环境的情势之下,吸取国外空间展馆的优点和不足,结合我国展馆目前的情况,在展馆平面教育上作出了优化,进行空间教育形式的新体验,在基础上增加了体验区和手作区,优化功能布局,同时从“探索、关注、视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同身受”的角度作为体验区的连接动线,让参观者关注体验海洋生物的生存状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感同身受。
艺术展品区采用借景、框景、引景的设计手法,将自然景色引入空间,与自然共生。天然不规则的石头被堆叠在馆中,水系围绕着空间展开,在向内的过程中给到访者心中营造一种朝拜自然的仪式感。而整个空间不同区块的划分,也通过流水、石头以各自的方式串联一体,让空间在灵动中生长,打破了艺术空间一贯高冷的调性,再塑空间崇尚自然的生命力。也为展馆的动线和探展方式提供了更多自然的趣味性。
手作区拟态海洋生物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设计手法,提供多样性手作区块,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在行为选择上人物合一,传达保护海洋生物环境也是保护人类环境,与自然共生的概念。引导参观者自发自觉的收集海洋垃圾,废物回收利用,通过这样的行为去改善海洋环境污染的情况,开发垃圾的更多处理方法。
作者:韩素丹指导教师:郝巍
作品名称:“NOT BUYING BUT SATISFYING”服装概念店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本案为服装概念店空间设计,通过了解服装污染的现状,研究快时尚品牌的空间陈列,分析消费者的行为等,意在构建一个概念性的服装空间,打破快时尚品牌的一贯陈列方式,合理利用空间的动线,增加消费者在空间中的体验感。使其在满足消费者对于欲望消耗的同时又可以对于服装的浪费以及对消费的决断有多次反复的思考,通从空间中有趣、复杂的互动,新鲜的陈列方式等多方面提升消费者购物的体验感以及环保意识,从而更加注重绿色消费,理性购买。
作者:缪瑞丹指导教师:吕然
作品名称:RELAX身心驿站设计
设计说明:Relax身心驿站设计以“人与自然对话”为出发点。将身心放松与自然体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建筑选址与周边环境的交互关系、利用自然元素和建筑内部空间的相互交融、抓住郊野环境所带来的自然之感的优势,创造出具有郊野气质的休闲放松场所。
作者:冀玮明指导教师:万国
作品名称:特斯拉科技展厅设计
设计说明:结合新能源,未来主义所做的多功能展厅设计研究。
作者:毛玉婷指导教师:万国
作品名称:共生——海上生态社区活动中心设计
设计说明:“起伏的海浪”根据海浪的形态进行元素转译,融入建筑空间手法之中。现在的海浪是折线形,可以拆分成两个独立的斜向的墙体板材,那么这样就只停留在了xy平面。延伸这种手法,将墙体也在xz 和yz平面上体现出来,于是形成了片墙,和围合,“凹”字内凹的部分是建筑的主要庭院,外面用片墙做了一个小遮挡,形成建筑的主入口空间。因为是序列感空间,有“一进一进”的空间感受,所以流线上是很流畅的,功能随着流线展开布局。
作者:文中序指导教师:万国
作品名称:《废弃物能源及资源化利用展厅概念设计》
设计说明: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绿色节能、生态发展等词汇逐步引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当今时代的设计实践者,在设计上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更多的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协调与保护,尽可能的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过渡索取,从而减少出现环境遭到破坏、能源过渡消耗的可能性。展厅设计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发展衍生出的新型产物,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宠儿,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我国绿色展厅设计技术和理念依旧处于一个相对较年轻的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当今对社会的整体现状与诉求,从展厅建筑的角度出发,将绿色环保的概念植入到展厅设计中,针对时代现状深入浅出分析绿色可持续对展厅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绿色科普型展厅设计基本内涵和重要性进行简要概述,对当前我国展厅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环保材料的选择、新技术的支持、减少能源消耗、数字媒体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绿色展厅设计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展厅设计的发展方向应是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再利用为导向。在设计实践中尝试融入感官体验,加强观众的互动性,希望可以借助新媒体数字科技进行指引化,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资源一次性消耗的可能性。
作者:吴文艳
作品名称:葡间——江阴农产品创意展示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本次毕业设计是设计有关于葡萄的创意农产品展示空间。针对现有农产品展示空间的建筑空间体量大,功能空间缺失以及其封闭性等问题,利用国内外对农产品展示空间的研究和考察,从而对此次设计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及探究。旨在总结出现存农产品展示空间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在本次设计中能够进一步解决与完善,找出农产品展示空间的设计原则及方法,希望在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宣传,在满足外来旅客的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随着乡村振兴项目的不断前行,农产品展示空间对于农村来说也越来越重要。本次设计也着重思考了如何在设计中融入江南烟雨氤氲与细腻,当地人“南人北乡”,“吴风燕骨”的人文品格。
作者:杨凯雯指导教师:万国
作品名称:“我很好啊”抑郁症患者治愈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治愈系”一词应运而生,室内环境设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为弥补当前治愈系家居空间设计的理论不足,该文从颜色、灯光、陈设等基础元素入手,探索将治愈系与家居空间设计融为一体的具体方法,并借助国外治愈系室内设计的成功经验,结合设计心理学、色彩疗法等理论,提升居住者在室内空间中心理、生理的舒适度。这有利于提高设计者对居住者心理情况的关注度,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理论参考,也为扩大室内设计涉及的领域、产生更多新思路和新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雪莉指导教师:万国
作品名称:幸福村留守老人养老中心规划与设计
设计说明:探究老幼复合型空间的设计和思考。将单一的养老空间和幼儿活动空间进行融合,以“老幼结合”的形式应用到相关空间当中。希望“养老院 + 托儿所”共享空间的模式,能为留守老人和儿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更多的空间。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博鱼入口(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